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滑动轴承油膜形成过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滑动轴承油膜形成过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向轴承提供润滑剂是形成润滑膜的必要条件,静压轴承和动静压轴承是通过油泵、节流器和油沟向滑动轴承的轴瓦连续供油,形成油膜使得轴瓦与轴颈表面分开。
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是靠轴颈的转动将润滑油带进轴承间隙,其供油方式有连续供油和间歇供油。
油膜形成原因:
1、自来水中含有少量杂质等有机物,在水缸中一段时间以后,有机物之油脂溶于水中后浮出水面。
2、藻类的组织中有八成为“油脂质”,藻类死亡腐烂后油脂就溶于水中,继而浮出水面,当注入新水时,会将附着于水草、缸壁等上面的油脂冲出,继而浮出水面,产生水面油膜的现象。
3、微生物的残骸、废物、饵料、有机物等所产生的油脂,当水面无流动时油膜的情况最严重
4、过滤器中的滤材过于污秽,因而溢出油脂
油膜的形成的原理:
1、相对滑动的两表面间必须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
2、被油膜分开的两表面必须有足够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使润滑油由大口流进、从小口流出。
3、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粘度。
1.
油膜振荡是指旋转的轴颈在滑动的轴承中带动润滑油高速流动,在一定条件下,高速油流反过来激励轴颈,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激振动现象。
2.
形成原因转子在失稳转速以前转动是平稳的,一旦达到失稳转速,随即会发生半速涡动。以后继续升速,涡动速度也随之增加并总是保持着约等于转速一半的比例关系,当继续升速达到第一临界转速时,半速涡动会被更剧烈的临界转速的共振所
影响液体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的因素: 通常影响滑动轴承承载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宽径比、偏心率、 相对间隙等,而滑动轴承在不同工作载荷和转速的情况下,油膜承载力也不尽相同。 液体动压轴承的定义: 靠液体润滑剂动压力形成的液膜隔开两摩擦表面并承受载荷的滑动轴承。液体润滑剂是被两摩擦面的相对运动带入两摩擦面之间的。
液体动压轴承是一种靠液体润滑剂动压力形成的液膜隔开两摩擦表面并承受载荷的滑动轴承,工作原理是通过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摩擦表面,由于油的粘性(粘度)作用,当达到足够高的旋转速度时油就被挤入轴与轴瓦配合面间的楔形间隙内而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在承载区内的油层中产生压力,当压力的大小能平衡外载荷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油膜,这时轴的中心对轴瓦中心处于偏心位置,轴与轴瓦间的摩擦是处于完全液体摩擦润滑状态。
影响液体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宽径比、偏心率、 相对间隙等,而在不同工作载荷和转速的情况下,滑动轴承油膜承载力也不尽相同。
相对间隙增大时,油膜厚度会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对于承载能力来说存在一个最佳的相对间隙,通常大约在0.002~0.0002毫米。
宽径比对于承载能力也有很大影响,宽径比越小,油从轴承两端流失越多,油膜中压力下降越严重,这会显著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
偏心率越小,容易出现失稳,产生油(气)膜振荡,使得承载力下降,易于发生破坏。
而工作载荷和转速应该与相对间隙和宽径比应该相配合,否则也会导致承载能力下降。
影响液体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及其油膜形成的因素有:
1. 相对间隙:当相对间隙增大时,油膜厚度会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的相对间隙,通常大约在0.002~0.0002毫米。
2. 轴的转速:轴的转速越高,油的黏度越大,被带进的油就越多,油膜压力就越大,承受的载荷也就越大。
3. 润滑油的黏度:油的黏度过大,会使油分布不均匀,增加摩擦损失,不能保持良好的润滑效果。
4. 轴承间隙:轴承间隙过大,对油膜形成不利,并增加油的消耗量;轴承间隙过小,又会使油量不足,不能满足轴冷却的要求。
5. 轴承的结构、加工质量和配合公差:一定的轴承结构,在一定的转速下,只能承受相当的负荷,如果负荷过大,油膜形成会很困难,当超过轴承的承载能力时,轴瓦就会被烧坏。
综上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及其油膜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确保轴承正常运行,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滑动轴承油膜形成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滑动轴承油膜形成过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yuym.com/post/11755.html